[導讀]在中國品牌起步階段,“逆向”、“模仿”,都是高頻被提及的詞。然而,至今依然還有許多中國品牌在設計方面抄襲。設計大師賀邁怎么看?
【引言】在中國品牌起步階段,“逆向”、“模仿”,都是高頻被提及的詞。然而,至今依然還有許多中國品牌在設計方面抄襲。設計大師賀邁怎么看?
陸風X7抄襲路虎震驚了國際汽車設計界。我們原以為中國的抄襲風已經(jīng)結束了……

幾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國時,在街上看到一輛車很像奔馳S級,但比S級小。那款比亞迪的尾部完全是在抄襲奔馳S級,當然這不是中國唯一的抄襲案例。
對我們設計師來說,從其他設計中汲取靈感不是壞事。周圍所有事物,包括大自然、音樂、舞蹈、藝術等,甚至其他人的設計,都能給我們靈感。如果你設計出和你的靈感源相似的細節(jié),通常我覺得也無可厚非,但有一點,當你這么做時,你至少要在里面加入你自己的情感、你的風格、你的想法。

對一個品牌的設計來說很重要的是,你首先要用獨特的設計DNA來打造這個品牌的特性,使其擁有高辨識度并具說服力的品牌形象。在這方面,豪華車品牌就做得很好。人們可以一眼認出寶馬或保時捷,因為這些品牌幾十年來都在運用其獨特的設計元素。
而這正是中國汽車設計缺失的地方。因為缺少自己獨特的設計DNA,品牌與設計之間缺乏連貫性,所以品牌辨識度很低。

也許在中國,那些汽車設計師的實際情況是,他們沒有多少時間來做設計,可能有時候被逼無奈只能去抄襲?或者,只不過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開發(fā)與自己品牌相應的設計語言?或者,還沒有意識到獨特設計DNA的重要性?
從另一個角度看,汽車外觀設計有點像流行音樂。在流行歌壇,有些歌聽起來很相似,有些聽起來是全新的,他們可能都運用了一些流行的音效或創(chuàng)作理念,甚至用到了20年前的歌的一些精細元素。但有一點是肯定的,沒有哪首歌是和另一首歌完全一樣的。

汽車外觀設計也有點像時尚產(chǎn)業(yè),它與同時代的時尚產(chǎn)業(yè)是協(xié)同并進的。品牌設計總是順應流行趨勢的?赡芤婚_始是高級定制時裝,幾個月后又走高街時尚路線。這很正常。時尚產(chǎn)業(yè)就是這樣的。但在全球時尚界,沒有一個街頭品牌的名稱是抄襲相關設計的最原初品牌名稱的,只有亞洲除外。真的有必要走到這一步嗎?難道不覺得在里面加點自己的風味、觀點、思想、格調、態(tài)度,會更有意思嗎?為什么這么害怕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,為什么對自己的設計這么不自信?

抄襲不只是尷尬的問題,也不僅僅因為那是偷竊,在很多地方為法不容,而是,抄襲本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。有那么多創(chuàng)新的可能,為什么不用呢?為什么你不把我們設計師的潛能完全利用起來呢?為什么覺得抄襲別人的創(chuàng)意就能得到什么呢?你至少得有膽兒在里面加點自己的味道吧!這樣就好了,本來不就應該這樣嗎?這么容易。就像時尚界那樣。

我們都知道,別人的成功是無法復制的。所以,讓我們保持創(chuàng)新的熱情,互相啟發(fā);讓設計師真正做他們的工作,不忘過去的優(yōu)秀設計,也不會停止創(chuàng)造新的設計。
最后,請給中國的汽車設計師一個機會: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資源,至少得有歐洲設計師的一半吧!讓他們真正去創(chuàng)造卓越的、屬于自己的設計!這難道不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嗎?
此文原文為英文,中文版發(fā)表于《名車志》。車聚網(wǎng)經(jīng)作者Mathis Heller授權,將原文重新編譯,以饗聚友。
英文版作者:賀邁(Mathis Heller),德國汽車及工業(yè)設計大師、紅點至尊獎得主,曾為寶馬3系、5系、7系設計汽車模型,也曾在福特汽車等公司做設計師,F(xiàn)為德稻汽車及工業(yè)設計大師、Well Design首席設計師。(轉載請注明來源車聚網(wǎng),專欄作者:范苗苗|編譯)